新闻动态
核潜艇项目受干涉停滞,聂荣臻强推,怒:就是戴手铐,我也抓定了_会议_单位_公函
1967年6月28日,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,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推进我国的核潜艇项目。会议由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,他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,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深深认可。
然而,在会议进行中,许多同志反映,核潜艇项目多年来进展缓慢,主要是因为一些人不断干涉,甚至导致多个单位被迫停工,部分科研人员也面临着无法继续工作的问题。聂荣臻听到后,情绪激动,怒声说道:“不要理他们!抓国防建设,何罪之有?就算戴上手铐,我也会抓紧这个工程!”
那么,为什么聂荣臻元帅会决定召开这样一次秘密会议,又为何在听到同志们的反映后,怒不可遏呢?这需要从聂荣臻长期主抓国防科技工业的背景说起。
聂荣臻,素有“科技主帅”之称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防科技和工业建设中,尤其是在领导“两弹一星”研制方面,他为国家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,这些成就永载史册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除了“两弹一星”,聂荣臻还亲自领导着新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。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,中国必须尽快研发核潜艇,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海洋战略中占据有利的制高点。
展开剩余72%然而,在核潜艇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推进时,我国却遇到了一段特殊的时期。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极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,涉及的单位和部门非常多,最少要涉及数个省市,数千个科研单位协同作业,否则,单凭一个单位或少数科研人员的力量,很难完成这一项目。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,许多参与核潜艇研制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,甚至无法正常运作,许多科研人员也处于停滞状态,这让聂荣臻急得无法安宁。
尽管聂荣臻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恶化,但核潜艇项目却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,每天都在为此焦虑、奔波。他深知,这是关乎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,不能因困难而停滞不前。因此,聂荣臻决定不顾一切,召集相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一次秘密会议,坚决推进核潜艇的研发工作。
有些人可能会疑问,为什么要秘密召开这次会议,而不是公开举行呢?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,许多力量在背后施加阻力,如果会议的内容被别有用心的人知晓,可能就会受到阻扰甚至破坏。因此,聂荣臻冒着巨大的风险,决定召开这次秘密会议。这也正如他在听到同志们的反映时愤怒发言一样,他已经放下了对个人风险的担忧,一心只为国家的利益。要不然,核潜艇项目就可能变得遥不可及,难以完成。
这次会议非常成功,聂荣臻通过统一思想,激发了大家的士气。然而,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。尽管会议达成了推进项目的决策,但仍然需要解决实际的阻力。如果依旧有人干扰、破坏,会议的决定也无法落实。会后,刘华清等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建议,那就是给这个项目加一道“护身符”。他们建议,中央军委应当以官方公函的形式,明确指出核潜艇研制项目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,任何人都不得干涉,并且指出,若有任何人破坏项目进展,将会严肃追究责任。
聂荣臻听后深感赞同,指示刘华清等人草拟这份公函。不久,草案便完成了,聂荣臻审阅后深思片刻,便亲自签署了文件,并指示立刻下发。这一决定是非常冒险的,尽管聂荣臻是军委副主席且担任项目总负责人,但未经军委常委会讨论和批准的情况下,直接签发面向多个省市、单位的文件,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风险。如果这份公函被人抓住不放,可能会引发重大政治风波。
然而,事实证明,这份公函确实起到了“尚方宝剑”的作用。收到文件后,各参与单位迅速恢复了工作,核潜艇的研发进入了快速推进的阶段。1971年8月,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顺利下水并进行了测试,我国也因此成为全球少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,成功占据了海洋战略的制高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